西寧市處在半干旱區域,建設海綿城市,最大限度實現雨水蓄積、滲透和凈化,對促進與水資源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記者日前從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西寧市建設海綿城市監測平臺,為今后海綿城市建設發展提供重要監測手段。據悉,西寧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位于西寧中心城區西部,其范圍東起新寧路,西至湟水路,北至青藏鐵路,南至大南山山脊線,由城西區虎臺片區、海湖新區以及城北區部分區域構成。同時,建設海綿城市監測平臺,提出了在線監測與人工采樣化驗結合的綜合監測方案,設計了可視化的海綿城市信息化管理平臺,服務于海綿城市建設管控工作,支撐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與績效考核評估,同時為西寧市今后長效管理提供首要的監測手段?,F水務、氣象、內澇點及已確定的雨水總排口本底數據監測設備安裝完成,并進入實施動態監測階段。
特點一:實施最佳雨洪管理措施
來自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王沛永教授說,BMPs(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即最佳雨洪管理措施,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針對非點源污染控制而提出的雨洪管理技術體系,其核心是通過工程性措施與非工程性措施結合,在雨水排放的源頭、輸送、終端等階段,采用各種高效、經濟、生態的措施對雨洪資源進行防洪排澇、非點源污染控制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方面的有效控制,西寧可以借鑒。
特點二:建設生態排水設施
清華大學劉海龍教授認為,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指導各地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使城市開發建設后的水文特征接近開發前,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特點三:讓公眾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上海水規院趙敏華教授則認為,加強公眾參與是試點城市高度重視的一件事,特別是在老城區,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積極向市民普及海綿城市的相關知識,解釋海綿城市的功能,展示海綿城市的效果,這些工作對海綿城市在老城區的推廣非常必要。
積極打造西部地區的樣板
從2016年到2018年,我市將利用三年時間,在18平方公里新區和3.5平方公里老城區內打造海綿城市試點區,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總體目標,積極探索半干旱缺水型海綿城市建設的“西寧模式”,打造西部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可示范推廣的樣板。
進展一:三家部門各司其職修編規劃
據了解,三年建設期內,將分三個階段落實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第一階段以“治山”“理水”以及城市水資源利用與水安全保障等工程為核心,計劃完成項目53個,為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搭建骨架、奠定基礎。第二階段以城市綜合整治改造為主,計劃完成項目140個,初步形成片區整體示范效應。第三階段以完善部分老舊小區改造為主,計劃完成項目20個。目前,在完善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抓緊示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具體由市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完成《西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年修訂)》和《西寧市中心城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2~2030)》的修編工作;由市水務局負責完成《湟水河(西寧段)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規劃(2012~2020)》《西寧市給水工程專項規劃(2012~2030)》和《西寧市排水工程專項規劃(2012~2030)》的修編工作;由市園林局負責完成《西寧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6~2020)》的修編工作,目前,按照進度要求,以上規劃修編工作計劃將在年底前完成。
進展二:3類6個試點樣板項目有序推進
試點區系統化治理模式中,“治山”即建設面積為509.73公頃的西寧環城國家生態公園山體修復工程。“理水”即龍泉谷景區改造提升、湟水河河道清淤固岸、解放渠水岸景觀帶建設等水系整治工程。“潤城”即第四污水處理廠提質改造、再生水廠的新建、積水點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管網改造、內澇治理與污水廠提質改造工程。按照住建部7月6日第二批海綿試點城市工作會議的要求,已安排海湖新區安泰華庭、依林佳苑住宅小區及虎臺片區西寧電力支行家屬院、虎臺高教樓居住區作為海綿城市建筑與小區改造試點樣板項目;在海湖新區已完成5條海綿化道路(海晏路、五四西路、西關大街、桃李路、通海路)改造的基礎上,加快后續8條道路的改造,作為城市道路海綿試點樣板項目;將海湖廣場海綿城市改造列為廣場類型試點樣板改造項目。以上3類6個試點樣板項目的選取,為今后推進示范區海綿城市改造總結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和經驗。目前,已完成樣板項目地形、管線及綠化等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并邀請設計單位進行了現場實地查看。
進展三:4個臨時氣象監測點位采集數據
在建設思路上,西寧市將依托試點區域“兩山對峙、一水穿城”的典型川道型城市形態,針對干旱缺水、水環境質量不高、水生態脆弱的現狀,采取“治山、理水、潤城的外圍環境+城市單元”系統化治理模式,構建綠色安全生態屏障。據了解,目前已協調市氣象局在科技館、文化公園、野生動物園、海湖新區管委會布設了4個臨時氣象監測點位,進行數據采集和匯總工作。我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將按照“治山、理水、潤城”的海綿城市建設策略實施,對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技術支撐及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工作進行了落實。該平臺在三年試點建設期后,結合我市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逐漸完善和優化數字化管理信息,并納入西寧市“智慧城市”建設平臺,實現“數據一個庫、信息一張網”。
進展四:海綿城市建設引入ppp模式
海綿城市是一個系統的大工程,建設海綿城市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除國家投入外,應該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這將給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我市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積極探索海綿城市ppp新模式,通過競爭性選擇引入社會資本,建立按效付費的績效考核機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進一步落實海綿城市PPP建設模式及方案編制工作,自7月份以來,海綿城市(籌建)辦及示范區相關單位已與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及中科院等行業領先單位,就海綿城市PPP建設運營模式和融資體制進行多次交流,為下一步正式委托咨詢編制方案先期做好工作準備。
進展五:重點內澇點進行海綿化改造
西寧海綿城市試點區東起新寧路,西至湟水路,北臨青藏鐵路,南到大南山山脊線,總面積21.61平方公里,三年建設期內,西寧市將在試點區內構建水循環利用系統,緩解城市供水壓力;實施源頭外圍水土保持、中途溝道生態治理,末端湟水河生態岸線修復與內河整治,保障“清水入湟”;完善城市藍綠網絡空間格局;實施合流制管網改造、積水點綜合治理。根據6月18日市政府海綿城市專題工作會議和住建部7月7日第二批海綿試點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我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會后及時抽調下屬單位5名工作人員,組成海綿城市(籌建)辦,就有關海綿城市試點相關工作進行了協調、督導和落實,據了解,目前已完成城西區、城北區、海湖新區管理委員會、水務局、園林局等相關部門新建及在建項目的統計匯總工作,同時各相關單位對新建及在建項目,將嚴格按照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完善施工圖設計,施工圖設計報海綿城市(籌建)辦審核,海綿城市(籌建)辦將對示范區在建項目五礦柴達木廣場、楊家寨村民安置小區、海晏路內澇點的海綿化改造工作進行全程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