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脊梁,巨星隕落!
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長、黨委書記(代理)、名譽所長黃旭華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5年2月6日20時30分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9歲。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
“黨和國家需要我的血一滴一滴地流,我就一滴一滴地慢慢流。”
“如果一切重來,我的選擇也不會變!”
“我的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
……
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的黃老走了!他的錚錚誓言在山河間回響。作為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黃老將他一生“驚濤駭浪”的功勛,“深潛”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01 棄醫(yī)從船 立誓救國
“如果一切重來,我的選擇也不會變”——黃旭華
1926年,黃旭華出生在廣東汕尾。父母先后在福音醫(yī)院做過醫(yī)生,治病救人成了黃旭華兒時的心愿。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沿海省份學校停辦。隨后幾年里,黃旭華穿越戰(zhàn)火,輾轉(zhuǎn)梅縣、韶關、坪石、桂林等地四處求學。
“什么道理?這正是因為中國太弱了,弱國就要受人家的宰割!”回顧這些年流浪求學、顛沛流離的遭遇,黃旭華在心里默默許下誓言,“我不學醫(yī)了,我要讀航空、讀造船,將來我要制造飛機捍衛(wèi)我們的藍天,制造軍艦從海上抵御外國的侵略。”
在流亡桂林中學時,他取“旭日榮華”中的二字,把原名黃紹強改為“黃旭華”。
(黃旭華 拍于1952年)
1954年,黃旭華在上海船舶工業(yè)管理局,參加蘇聯(lián)援華艦船的轉(zhuǎn)讓制造和仿制工作,為后來鑄造國之重器奠定了基礎。
02隱“功”埋名 鑄造重器
“父親病逝,我也沒能奔喪。父親至死也不知道他的三兒子在什么單位,更不知道是在干什么工作。”——黃旭華
新中國成立初期,掌握核壟斷地位的超級大國不斷施加核威懾。上世紀50年代后期,中央決定組織力量自主研制核潛艇。
1958年8月初,時任一機部船舶工業(yè)管理局設計二處潛艇科科長的黃旭華,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他去北京出差。風塵仆仆地來到北京后才知道,他要參與核潛艇項目的研制。
核潛艇的研制在任何國家都是高度機密。領導提出要求,嚴守國家機密,甘當無名英雄,不能泄露工作單位和任務;準備干一輩子,就算犯錯誤了,也只能留在單位打掃衛(wèi)生。黃旭華從此開啟了30年的隱姓埋名、潛心科研生涯。
黃旭華院士早年工作照(左一)
尖端武器對鞏固新中國政權意義重大。毛主席作出指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造不出核潛艇,我死不瞑目!”黃旭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激情澎湃。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正處于核潛艇自主研制初期,沒有人親眼見過核潛艇,更沒有現(xiàn)成的圖紙和模型。
在開始探索核潛艇艇體線型方案時,黃旭華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艇型。最終他選擇了最先進、也是難度最大的水滴線型艇體。
核潛艇技術復雜,配套系統(tǒng)和設備成千上萬。為了在艇內(nèi)合理布置數(shù)以萬計的設備、儀表、附件,黃旭華不斷調(diào)整、修改、完善,讓艇內(nèi)100多公里長的電纜、管道各就其位,為縮短建造工期打下堅實基礎。
除了用算盤計算數(shù)據(jù),他們還采取用秤稱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設備都要過秤,安裝中的邊角余料也要一一過秤。幾年的建造過程,天天如此,使核潛艇下水后的數(shù)值和設計值幾乎吻合……
正是這種精神,激勵黃旭華團隊一步到位,將核動力和水滴艇體相結合,研制出我國水滴型核動力潛艇。
1970年12月26日,091型核潛艇下水。在此后開展的一系列海上試驗中,091型逐步達到了交付部隊使用的設計標準。
1974年的八一建軍節(jié),舷號401,被命名為“長征一號”的091型核潛艇正式入列。
“長征一號”入列后,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各種技戰(zhàn)術試驗逐步展開。在完成了連續(xù)90晝夜的海上航行,達到最大自持力極限考核試驗目標后,最為關鍵的極限深潛試驗被提上了日程。
03驚濤駭浪 樂在其中
“在極限深度,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鋼板承受的壓力是一噸多,100多米的艇體,任何一塊鋼板不合格、一條焊縫有問題、一個閥門封閉不足,都可能導致艇毀人亡。”——黃旭華
1988年初,我國核潛艇完成多次試驗后,按設計極限深度在南海做深潛試驗。然而,極限深潛試驗的風險性極高。
巨大的壓力,讓整個團隊陷入了惶惶不安的氣氛中,有的艇員甚至給家里寫了遺書,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更多人在宿舍默默哼起《血染的風采》,“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
作為總設計師的黃旭華看在眼里,心中百感交集。“我對我們的核潛艇有信心,我要對我們的潛艇負責,更要對這群戰(zhàn)友們負責!”已經(jīng)年過六旬的黃旭華主動擔綱,下潛前,他對參試團隊發(fā)出總動員:“今天不是叫你們?nèi)?lsquo;光榮’的,而是要把實驗數(shù)據(jù)帶回來。我和你們一起下去,一起克服困難!”
1988年4月29日上午9時,中國南海微風習習,波光粼粼。舷號404的“長征四號”核潛艇猶如一頭黑色巨鯨向大海深處慢慢下潛。
黃旭華親自上艇參與試驗,成為當時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中)在核潛艇指揮船上工作。
核潛艇載著黃旭華和100多名參試人員,一米一米地下潛。巨大的海水壓力壓迫艇體發(fā)出“咔嗒”的聲音,驚心動魄。
黃旭華鎮(zhèn)定自若,了解數(shù)據(jù)后,指揮繼續(xù)下潛,直至突破此前紀錄。在此深度,核潛艇的耐壓性和系統(tǒng)安全可靠,全艇設備運轉(zhuǎn)正常。
“到100米,100米就是安全深度了。突然間,艇上握手的握手,擁抱的擁抱,我們試驗成功了,我們技術上過了這個關。”
新紀錄誕生,全艇沸騰了!黃旭華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欣喜和激動,即興賦詩一首:“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04舍家許國 無怨無悔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旭華
人生是一場“舍得”,有選擇就有割舍。黃旭華的割舍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黃旭華曾于1957年元旦回到闊別許久的老家。63歲的母親再三囑咐道:“工作穩(wěn)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30年時間,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親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見他一面。
父親、二哥相繼重病去世,他也沒有回去。“難道我一點心理活動都沒有嗎?我忍住了!”黃旭華說,“列寧說過,如果組織需要我一次性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性把血流光;如果組織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與對家人隱姓埋名相比,黃旭華的愛人李世英承擔了更大壓力。忙時,黃旭華一年中有10個月不在家。結婚8年后結束兩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黃旭華一家合影)
在女兒們的眼中,“父親的功勞有一半是母親的”。在小女兒黃峻念小學時,母女倆搭公交車不慎被人撞倒,李世英后腦著地,造成了嚴重的腦震蕩。在被送往醫(yī)院的路上,她頭暈目眩,嘔吐不止,卻始終惦念著“不要告訴老黃,讓他好好工作,我沒事……”
“他生活簡單隨性,出去理發(fā)都嫌麻煩。后來,我買了理發(fā)工具學會理發(fā),給他剪了幾十年。”李世英說。
黃旭華虧欠的不僅是妻女,還有遠在廣東海豐老家的父母。在他投身核潛艇事業(yè)的三十年間,雖然一直與家里保持通信,卻沒有回過一次老家。于是,對母親來說,他成了一個遙遠的信箱號碼。
(黃旭華的母親曾慎其)
1987年,94歲的黃母收到兒子從武漢寄來的郵件。信中是一本《文匯月刊》,其中一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比較詳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jīng)歷。整篇文章,只提了黃總設計師,沒有具體名字,卻提了他的愛人李世英。讀著讀著,母親嘴唇哆嗦起來,她沒想到,30年人間蒸發(fā)、被弟弟妹妹譴責“不要家”的“不孝之子”,竟在為國家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我的妹妹告訴我,母親當時一而再、再而三地讀這篇文章,每次讀都是滿面淚水。”在臨終前,黃旭華的母親把子孫叫到身邊,說了一句讓黃旭華至今想起仍止不住落淚的話:“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都要理解,都要諒解。”
“有人常問我忠孝不能雙全,你是怎么樣理解的?我都會堅定地告訴他們,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旭華說。
05 情牽武漢 厚且持久
“人就像機器,不用就會生銹。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真正退休。只要我能動,就會繼續(xù)做下去。我愿為國家的核潛艇事業(yè)貢獻到最后一刻。”——黃旭華
自1958年參與我國核潛艇研制工作起,黃旭華便與武漢結下不解之緣。他長期擔任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位于武漢)的總設計師和名譽所長,主導了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的設計與建造。該研究所是核潛艇研制的重要基地,黃旭華在此隱姓埋名30年,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最終于1970年成功實現(xiàn)核潛艇下水。即使年逾九旬,他仍堅持在武漢的辦公室工作,為新一代科研人員提供指導。
1988年,黃旭華在武漢團隊的支持下,親自參與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成為全球首位隨艇下潛的總設計師,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2020年1月,黃旭華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800萬元。
陪同黃旭華一起去北京領獎的七一九所工作人員劉軍青回憶,領完獎回武漢的路上,黃老就開始考慮這筆獎金該如何更好地使用。
(黃旭華生前接受湖北廣電采訪時與記者的合影)
黃旭華說:“核潛艇是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國2000多個科研院所、工廠和高校大協(xié)作的結果,榮譽屬于大家。飲水思源,這筆錢應該回報社會。”
據(jù)了解,黃旭華已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終身成就獎、潮汕星河成就獎等各級各類獎項獎金累計捐贈出近2000萬元。
為完整、真實、動人地呈現(xiàn)黃旭華院士的事跡,湖北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沈陽和廣東廣播電視臺,共同創(chuàng)作廣播劇《今生無悔》,以黃旭華院士為原型,講述了他一生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地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奉獻的感人事跡,榮獲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23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期間,黃旭華的女兒黃峻在武漢講述父親的科研故事,廣東話劇院還在漢演出話劇《黃旭華》,再現(xiàn)其深潛試驗前的感人場景,激勵青少年以科學報國。此外,武昌區(qū)新時代少年宣講團亦以黃旭華事跡為素材,傳播其“忠孝兩全”的家國情懷。
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
青絲化作白發(fā),依舊鐵馬冰河
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深切緬懷!
黃老一路走好!
監(jiān)制:洪燕
編審:梁延 康耀方 鄧國輝 李桓
記者:王雨湄 綜合人民日報、長江日報等



